中国人曾经的十大铁饭碗 如今都去哪儿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国家部委的处级官员称,他已经参加工作十余年,眼下每月到手的全部收入是5700元。
实事求是地讲,京城处长月收入5700工资的确不高(基层公务员收入更低),而且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展开,很多隐性福利都没有了,这都是难以否认的事实。
2/10 当年,空姐的地位、收入堪比明星,但如今勉强算得上中等收入。
曾几何时,空中乘务员是笼罩着一层神秘光环的特殊职业。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招收空中乘务员。那时民航局刚成立,周总理亲自指示要在飞机上配备女乘务员。经过学校推荐和层层选拔,16名北京中学生和两名民航局的女工作人员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空中乘务员,被大家称为“空中十八姐妹”。
3/10 当年,清华毕业生都来开出租,但如今比建筑工人挣得少。
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满大街黄色的面的和红色的夏利是北京人难忘的记忆。不过,与几毛钱的公交车费相比,10公里10块钱的价格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将打车人群限制在了富裕阶层。
4/10 二十年前,酒店行业是人才聚集的热门行业。那时的北京刚刚对世界开放,为数不多的几家五星级酒店成为欧美游客来到北京住宿的唯一选择。
酒店是窗口行业,酒店的前台接待则是窗口中的窗口。因为个头高、形象好、英语流利。前台接待部更使令人羡慕。当时外资品牌酒店刚刚登陆中国,几乎每个酒店一开业生意就非常火爆。能进入一家五星级酒店,不亚于现在的应届毕业生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五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出现。奥运会前夕,外资品牌酒店扎堆儿在北京开店。二十年间,北京的五星级酒店从几家增长到上百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各大外企纷纷来华设立代表处,酒店不再是学外语的年轻人的最佳选择。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一代,失去高薪、好环境等优势的酒店行业逐渐在招聘市场上失去吸引力。很多家长认为,有那么多选择,为什么让辛苦培养起来的孩子去给别人端茶倒水、铺床叠被。
5/10 当年:计划经济时代,售货员的工作既轻松又干净,好多限量供应的商品,售货员可以找领导批条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买到。街坊四邻都愿意跟售货员套近乎。
如今: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超市的普及也减少了对商场售货员的需求,售货员有了新名字——导购。在电商大行其道、商场开始走下坡路的今天,售货员的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