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城市> 本文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 上海居首

作者:娜 来源:未知 时间:2020年04月30日
-->

  上海持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 上海居首
  从结果看,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的上海市人才吸引力指数2017年由第二名升至第一名,随后三年持续第一;由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人才政策吸引力强,2016-2019年深圳排名第3、3、3、2位;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排名为第1、2、2、3位,有所下降;广州则始终为第4位;杭州因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连续四年稳居第5;南京为第6、6、7、6名;成都2019年为第7名且近三年较为稳定;济南2019年为第8名,比2018年的第14名有所上升;苏州为第7、8、9、9,较为稳定;天津为第8、10、12、10名。2019年前50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3、6、8、3个;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32、14、0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91%、17%、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2、7、5、2、3个。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互为人才外流第一目标城市,北京流向上海、上海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出在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中占比分别为0.8%、0.6%,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报告称,2019年应届生、海归将简历投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4.5%、28.7%,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整体比重20.2%,应届生和海归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

  从应届生看,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广,合计占比24.5%,高于北上深广的人才流入占比20.2%;应届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还有成都、杭州、郑州、南京、西安、天津,前十合计占比45.2%,高于前十城市的人才流入占比36.1%,意味着和流动人才相比,应届生人才更加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和2018年相比,2019年流入北京、武汉、成都的应届生占比分别下降0.5%、0.5%、0.4%,流入济南、深圳的应届生占比分别上升0.3%、0.2%。

  从海归看,海归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广,合计占比28.7%,高于北上广深人才流入占比的20.2%;海归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还有杭州、成都、南京、天津、苏州、青岛,前十合计占比44.6%,高于前十城市的人才流入占比35.5%,意味着和流动人才相比,海归人才也更加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向一线城市集聚。和2018年相比,流入北京、成都的海归人才占比分别下降0.9%、0.3%,流入东莞、深圳、长沙、无锡的人才分别上升0.3%、0.2%、0.2%、0.2%。

  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

  报告的数据显示,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19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0%、2.8%、-4.0%、0.0%、-0.5%,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净流出,成渝和长江中游基本平衡。

  从人才流入流出占比看,长三角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分别为22.6%、17.6%;珠三角人才流入占比较为稳定,人才流出占比分别逐年微降,2019年分别为13.9%、11.1%;京津冀2016-2019年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14.3%、16.2%、17.0%、17.3%,逐年上升;成渝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流出占比均较为稳定;长江中游人才流出占比逐年下降。

  2016-2019年分别有64.6%、64.7%、64.5%、63.1%的人才流入五大城市群,均超6成。从人才净流入占比看,2016-2019年长三角分别为4.7%、4.6%、4.6%、5.0%,人才净流入且占比高于其他城市群,人才大量向长三角集聚;珠三角分别为1.7%、2.0%、2.2%、2.8%,人才净流入且逐年上升;京津冀分别为-0.4%、-1.9%、-2.9%、-4.0%,人才净流出且流出规模逐渐扩大,主要受北京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大幅下降影响;成渝分别为-0.7%、-0.2%、0.3%、0.0%,流入流出基本平衡;长江中游分别为-1.3%、-1.0%、-0.3%、-0.5%,流入流出基本平衡。

  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深广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从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看,四个一线城市北上深广分别为-3.9%、0.5%、0.2%、0.6%,广州最高、北京最低。

  从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的趋势变化看,北京、上海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而逐年下降,分别从-0.7%、1.3%降至-3.9%、0.5%;广州逐年上升、深圳呈上升趋势,分别从0.3%、-0.2%升至0.6%、0.2%,主要因为广州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大学生数量全国最多,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且人才吸引政策力度大。

  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 上海居首
  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7%,表明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年求职人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2.5%、13.0%、38.4%、41.5%、4.7%,其中流动人才各学历分别占比为2.1%、10.4%、36.8%、45.0%、5.7%,流动人才中本科、研究生学历比重均高于整体水平,2019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0.7%、较求职整体的46.2%高出4.5个百分点,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50.5%、47.5%,说明本科及以上的求职者职场竞争力较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6%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4%,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年求职人才中工作年限为1年及以下、1-3年、3-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分别占3.1%、21.1%、19.4%、30.3%、22.3%、3.8%,流动人才中各工作年限人才分别占比3.3%、23.0%、19.3%、28.2%、21.9%、4.3%,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分别占比43.6%、45.7%,说明部分职场新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愿景尚有较大不确定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9.3%、40.4%,2019年流动人才更加集中于5年及以下。

  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5%月收入超6000元,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求职人才中月收入4000元及以下、4001-6000元、6001-8000元、8001-10000元、10001-15000元、15000元以上分别占比29.3%、30.8%、17.2%、9.4%、8.0%、5.3%,流动人才中各收入人才分别占比26.4%、28.8%、18.1%、10.6%、9.6%、6.5%,其中6000元以上的分别占比39.9%、44.8%,而在2018年上述比例分别为39.9%、45.8%,说明收入更高的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1%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2019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19.4%、14.9%、13.9%,合计占比48.3%;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也是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比19.0%、17.5%、14.8%,合计占比51.4%,说明流动人才分布更加集中,且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求职人才。从二级行业分布来看,2019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分别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院校、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酒店/餐饮,合计占比33.7%;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五行业则略有不同,第四和第五名分别是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合计占比34.7%。

-->
关键字: 城市 人才 人浏览
延伸阅读:
2017年中国城市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武汉连2017-12-12
2016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公示名单2016-01-15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排行县市2019-12-24
上海2012年度十大品牌和十大品牌领军人物排2014-01-21
英媒评选“全球最宜居城市”丹麦哥本哈根2014-08-06
2015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排名2015-06-25
2018全国小康县级市100强排行2019-12-24
世界城市综合力排行榜 上海因环境名次下降2014-10-12
环保部通报上两月空气质量排名2016-06-14
2014年中国大陆城市鬼城指数排行榜(图)2014-10-14

猜你喜欢
新榜速递
站内热词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