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妮的鞋子为什么要贴底胶_三十而已王漫妮的鞋
在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梁振贤和王漫妮初次相遇的时候,他就通过鞋子看出来王漫妮不是头等舱的客人,他是从王漫妮的鞋子上看出来的。为什么贴了底胶反而会暴露自己的贫富阶级呢?
最近爆火的贵妇宫斗剧《三十而已》就有这样一段剧情:柜姐王漫妮拿了个大单,想犒劳一下自己,买了高级高跟鞋、给真皮鞋底贴了个防磨底,上了邮轮,富二代“海王”梁正贤看到她的鞋底,一眼识破她不是真白富美。
王漫妮是由江疏影扮演的一个奢侈品店的销售主管,在上海拼搏了七八年,工作几乎不休假,却依旧没有什么积蓄。
这一次,她决定趁着公司提供的邮轮旅行,狠狠心给自己放一个大假。
在邮轮上,王漫妮本想为自己升舱,好友顾佳说,从普通舱升级到豪华舱,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
但是,当王漫妮听到升舱要一万八的费用的时候,她犹豫了。
她跑到了豪华舱位专有的自费餐厅吃了一顿饭,又在那里的酒吧点了一杯酒,但是味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反而有点冲。
一个帅气优雅的男人了走过来,为她点了一杯酒,这个男人就是王漫妮后来的恋人梁正贤。
梁正贤:你不是这个舱位的客人吧?
王漫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和这个酒吧里的其他女人,有什么不一样啊?
梁正贤:这个舱位的女人,不会给自己的高跟鞋贴底胶的,尤其是像你这么漂亮的女人。
王漫妮略显尴尬地笑了笑,她心里一定是觉得,这个男人又帅又有气质,怎么还这么的博学多才?
在酒精的催化下,王漫妮春心荡漾,妩媚又迷离地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
但对于梁正贤所谓的“这个舱位的女人,不会给自己的高跟鞋贴底胶”这个说法,我最开始没有太明白。
后面仔细想了想,才理解,原来他的意思是指,能花得起钱在豪华舱的女人,非富即贵,一般对于鞋子,穿几次就不穿了,不会费劲去贴鞋底胶防磨损。
给自己的鞋子贴底胶的原因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穿的高跟鞋是法国高级鞋履品牌Roger Vivier,原本是真皮底,她为了增加鞋底耐磨性、延长寿命给贴了一层专用橡胶皮。
不光是Roger Vivier,其实多数高级鞋履品牌都用真皮底,比如Jimmy Choo、Manolo Blahnik、Christian Louboutin等都一样,不过有些上了色。
比如大名鼎鼎的红底鞋-Christian Louboutin
而且,男士皮鞋也一样,但凡是高级货,不管是奢侈品大牌(比如Berluti、Ferragamo);
还是专业高级皮鞋,如顶级手工鞋品牌John Lobb等等,无一例外,都用真皮鞋底。
因为如果高档的鞋底是用料是真皮而且并不是很厚,在长时间的行走的时候,鞋底会因磨损而变薄,鞋底贴底可以增加鞋子的使用寿命。
皮底鞋最大的缺点就是娇气、不耐磨,不防滑,易腐蚀,穿着皮底的鞋走在大街上,皮底儿满是小石子的小坑划痕、磨损伤痕,遇到雨雪天容易鞋底打滑,加剧磨损的鞋底腐蚀。给皮底加个贴底,能比较好的保护皮底,增加耐穿度。
名贵鞋子贴底胶会被看出不是白富美的原因
为什么不论男女,只要是高级皮鞋,都用真皮鞋底?这个我后面再慢慢儿解释。
一开始我讲了,皮鞋鞋底是能一眼看出人身价档次的一个细节,有眼界和身份的人,到稍微重要的社交场合,都会穿真皮底皮鞋。
所以《三十而已》中的“海王”梁正贤,就凭这个细节发现了王漫妮不是有钱女人、不是游轮头等舱的座上宾(后来是王漫妮自己花钱升舱)。
抛开电视剧情,这里再来看个绝对真实的例子。
2016年12月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根纳季耶维奇·卡尔洛夫,在土耳其出席画展活动时遇暗杀身亡新闻图,倒地的身体,可见鞋底斑驳不堪,挺难看。
新闻中有人在下面评论说,俄罗斯怎么穷成这样,大使穿了双旧鞋,底都烂成这样了!
被磨成这样的鞋底,恰好是高级皮鞋的证明,这是真皮底的皮鞋啊!真皮鞋底稍微穿穿颜色就会磨成灰黑混杂的颜色,是必然现象。
瘦死的骆驼暂时还是比马大,代表一个传统大国的大使,当然也是有身份证的人:)
为啥高级皮鞋都用真皮底?
这个得从历史说起。古代没有橡胶,鞋底只能用牛皮做,最早的皮鞋是这样的:
延续到现在,高级皮鞋按照传统文化依然用牛皮做底,只不过用高压处理过,相比古代的款式更为紧致耐磨。
为什么不改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橡胶做底?
这就不得不提到品位这个词了,不管你懂不懂认不认,高级服饰界公认:
真皮鞋底比橡胶底高级。
这要究其根本,还是人性。人啊,普遍觉得比自己阶层高的人的生活也更有品位。
就像七八十年代,农村人羡慕城里人洋气,城里人觉得外国人有档次,外国人觉得上层阶级的富人有品位。
抛开表面现象,看得深层一些,每个阶层会自然或人为产生一些区隔于其他阶层的东西。比如说,由欧美古代的贵族阶级延续下来,一直到今天的的所谓上流社会文化规则。
在服饰方面,其中一条规则比较浅显,大家都知道:服饰采用天然材质更有品味(品质),如衣服用羊毛比化纤高级,鞋面用真皮比假皮塑料高级。
另外一条大家普遍都不知道:鞋底也是真皮比橡胶高级,高级鞋必须用真皮鞋底。
在欧美上层社会,区隔标志有:礼仪文化、服饰文化、甚至口音谈吐等等,这些相当于软件,在初次社交中用来做判断特别有用。当然最终还是要比硬件,也就是你的家族传承、财产实力等。
其实不光欧美上流社会,每一个圈层都有自己的区隔方法,中国也一样,只不过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像泊叔的成熟中年人圈子中,要求高点的男士会通过谈吐和沟通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和自己相处的情商,看能力(钞能力也是能力)和资源判断有没有持续交往的必要,没必要就不浪费时间了,毕竟半截进棺材的人了,活一天少一天啊:)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所谓品位,在有的人来说是自娱自乐的工具,对有的人来说却是圈层区隔标志,能降低有效社交的成本。
所以有钱的人的世界真的是要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自己的高贵,也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