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美生态水域之: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9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景区能玩的只有3个寨。九寨沟风景区是四川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九寨沟旅游也是国内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九寨沟风景区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一群偶尔闯入的伐木工人发现了这片仙境,由于惊叹于自然环境的美妙而没有砍伐这片原始森林,后来经过逐渐开发建设形成了现在的九寨沟旅游景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可谓“秀外慧中”,因而也获得了许多的殊荣。
地区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第4季冰川、板块运动、岩溶地貌、钙化滩流等互相作用而成。它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域跨东经103°46'~104°4';北纬32°54'~33°19'。因沟中有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分为3条沟,分别是:树正沟、日则沟、则渣洼沟。有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九寨沟水系流经白河、白水江、嘉陵江,最后流入长江。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108个海子里面长海是最大的一个海子,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春看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看古柏苍翠、碧水蓝天;秋看满山斑斓、层林尽染;冬看冰雪世界、圣洁天堂。
九寨沟地区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14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2010年10月29日,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九寨沟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历史沿革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充分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纳入到汉王朝的版图。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由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城垣毁于清初“帕纳皇帝”之乱,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筑成,自此,“南坪”之称见诸史端。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骊道及各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不为人知。
1966年大队人马开进九寨沟,开始砍伐森林,九寨风光面临毁灭的危险。
1975年农牧渔业部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得出了“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景区”的结论。同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随后上书四川省政府及省林业厅,要求很好地保护这奇美的自然景色。省林业厅立即发文指出:“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沿沟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这是林业部门保护九寨沟的最早的一项措施。
197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在《关于建议在四川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中,提出了在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随后四川省委指示省林业厅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生物所共同制定包括九寨沟在内的新建自然保护区的具体规划。
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
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90年进沟旅游人数突破15万,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逾7000人。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全委会第16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5年10月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向九寨沟颁发“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证书。
名称由来
古时,有大山之神。主管草木万物,名“比央多明热巴”,该神有9个女儿,个个美貌贤惠、勤劳、善良,然而神则恨女难成大器。又害怕女儿们嫁人归去,自己孤身难待来日,于是便于水晶般大岩中,选出秀丽舒适的楼阁庭院,锁女于其中,不让她们外出。
姑娘们深感父爱,又望出绣楼创世界。父亲不允许,左右为难,且山门难出,思来想去,决计变为蜜蜂随父进出。大姐首当其冲,附于父体,化为蜂,学得父亲开、关山门的方法,一天便趁父亲外出,领众妹妹化为彩蝶出山门翔于蓝天,窥览山外人间。
时值正午,姑娘们来到十二山峰上空,看见地上沟谷纵横,毒烟四起,生灵涂炭。细寻,见清流污水染就,民饮水而病、亡,鸟兽亦遭其害。九位姑娘访得一病危老妈,老妈劝姑娘快快离开此地,道有妖魔叫“蛇魔扎”,言欲收杀十万生灵,方能得道成仙,天下无敌,溪流中全为妖魔所投毒物。
姑娘们听了此话,恍然明白阿爸愁颜原委,便问老妈,“如此妖魔,比央多明热巴为何不管?”老妈言道:
“他呀,几次都败给妖魔了”。
阿爸已知女儿们出去了,却不言语,苦思降魔绝招。姑娘们则聚于屋中,共同商量灭妖大计。大姐很聪明,对众妹妹说道:“阿舅本领超常,阿爸的本事也是他教的,何不请他灭妖?”主意已定,众姐妹又叹不知阿舅住在何方。于是,大姐从阿爸房中偷出图纸,约众姐妹,化为九条飞龙,直往西天而去。路径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一处烟波浩淼的别洞前。姑娘们仰首观望,半空祥云处显出天神模样之人,就是金刚降魔神雍忠萨玛,姑娘们的舅舅。
舅舅见了她们,明了事情原委,取出玉石绣花针筒、绿色宝石一串,赐与姑娘们:这针筒是你们阿妈炼成的“万宝金针”,遇见蛇魔扎,只要把金针筒对着妖魔叫声你们阿妈的名字,万根金针就会刺破妖魔的眼珠和心脏;若还不行,你们又连叫三声我的名字,我即来协助你们。妖魔死后,你们将这绿宝石串珠撒向十二座山峰,便会使山沟翠绿一片。
姑娘们记牢舅舅的话,回到山峰脚下,战败了蛇魔扎,但此妖顽冥不化,垂死中将地上的污水卷起巨浪,冲毁了良田房舍……姑娘们见此情景,急呼舅舅名字,突然天空霹雳一声,一面闪射金光之大镜插于洪水前,洪水立即消失,而恶魔的头,血淋淋的挂在宝镜前。姑娘们即跪拜谢舅舅。此时,比央朵明热巴急得浑身汗湿,飞到十二山峰下一看,大喜过望,也明了大半,欣喜之余,连夸女儿们能干。
随后,姑娘们将绿宝石全都撒向十二山峰下,刹时,山青水秀,林木苍翠。宝石落地砸出的坑成了海子,线则成了溪流瀑布。
后来,9个姑娘分别嫁给了9个强壮的藏族青年,她们分别住在九个藏族村寨里,开始了新的生活。于是,后人便称此地为“九寨沟”。
地理气候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拨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现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县城置永乐镇;有藏、羌、回、汉等民族,常住人口8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2.47万人。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白天可穿单衣,夜晚就得穿防寒服了。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尤以秋季为最佳,10月中下旬是九寨沟最夺目的季节。九寨沟的冬天和初夏也各有韵味。
季节平均气温备注
春季 9度-18度有冻土及残雪
夏季19度-22度夜晚较凉,7、8两月是雨季
秋季 7度-18度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
冬季0度左右较寒冷
主要景点
熊猫海、老虎海、宝镜岩、盆景滩、芦苇海、五彩池、
珍珠滩、镜海、犀牛海、诺日朗瀑布、五花海、树正群海和长海等。
九寨沟景观六绝之一雪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像英勇的武士,整个冬季守候在九寨沟的身旁。站在远处凝望,巍巍雪峰,尖峭峻拔,白雪皑皑,银峰玉柱,直指蓝天,景色极其壮美
树正群海景区
树正群海景区是九寨沟秀丽风景的大门。树正群海沟全长13.8公里,共有各种湖泊(海子)40余个,约占九寨沟景区全部湖泊的40%。40多个湖泊,犹如40多面晶莹的宝镜,顺沟叠延五、六公里。树正群海由大小19块海子所组成,19块海子就如19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这深山幽谷之中,中间由绿树、银色的小瀑布相连,就如给树正寨带上了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海子、浅滩、棱桥、瀑布、磨坊以及转经房,正合“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意境,构成了一幅恬静纯朴的田野画面。
日则沟
日则沟区段是从诺日朗瀑布至九寨沟原始森林这一段,全长18公里。该区段有珍珠滩瀑布、五花海、诺日朗、高瀑布、熊猫海、箭竹海、孔雀河、孔雀海、原始森林等,其中以珍珠滩瀑布、孔雀河、孔雀海、高瀑布和五花海最为有名。
珍珠滩瀑布犹如一面巨大晶莹的珠帘,从陡峭的断层垂挂而下,置身于这流球飞玉的滩中,真有“滚滚银花足下踩,万顷珍珠涌入怀”的感受。
高瀑布是九寨沟最高的瀑布。
站在五花海的顶部俯视其底部,那景观妙不可言,湖水一边是翠绿色的,一边是湖绿色的,湖底的枯树,由于钙化,变成一丛丛灿烂的珊瑚,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五花海有着“九寨精华”及“九寨一绝”的美名,站在五花海最高点,即老虎石上俯视,可一览五花海全景。此处也是九寨沟最佳取景点之一。金秋时节,四周山坡上的彩叶纷纷坠落在池水中,倒影、水波、阳光、落叶的完美结合,将人间最绚烂的颜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五花海是九寨沟的骄傲,从老虎嘴俯瞰,颜色好夸张,难道是有人打翻了阿拉伯神话中的藏宝箱?铺张出一地豪华,亦或是孔雀翎织就的羽衣,拿是拿不走的,只好塞在记忆里。 犀牛海水下的色彩宁静了许多,好像大自然进入了哲理状态的思考,绵软的水草只需轻轻抖动几下腰身,就让那蓝和绿幻化出无限神秘;
海拔最高的常海,已是一片冰封,壮美得肃穆。珍珠滩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蓝,银中凝绿,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夕阳照在海拔较低的芦苇海上,摇曳出满地金黄,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不时有水鸟从沼泽中扑簌簌飞起,原来,故事中的情节永远都不会完结。
树正景区
由树正沟上段的火花海、卧龙海、树正群海、犀牛海等组成。 水光潋滟,碧波荡漾,鸟雀鸣唱,芦苇摇曵……盆景海、芦苇海、火花海、卧龙海、树正瀑布、老虎海……一路惊奇,一路美景,一路碧水,一路瑶池。 最令人叫绝的是树正群海下端的“水晶宫”:千亩水面,深达四五十米,远眺阔水茫茫,近看积水空明。距水面约十米的湖心深处,有一条乳黄色的碳酸钙堤埂,仿佛一条长龙横亘湖底。山风掠过湖面,漾起粼粼水波,看那卧龙卷曲蠕动;风逐水波,那“龙”像是摇头摆尾,呼之欲出,是世界上的自然奇观,美丽无比,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
宝镜岩
宝镜岩景区位于沟口处,从沟口至荷叶寨一路有迎客松可观赏。这里的主要景观是宝镜岩,它距离沟口1千米处,位于公路的左边。
位于宝镜岩东侧的扎如沟内,里面林木森森、神秘朦胧、溪流藏寨、秀色可餐。在这里除了观赏美丽的风景外,还可以溜马,在扎如寺外野餐。
树正沟
树正沟区段为主沟,主要景点有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树正瀑布、犀牛海等,被誉为“树正群海”,树正群海由二、三十个大小海子呈梯田状群集而成,前后连绵数里,上下高差近百米。柏、松、杉等翠绿树木密布于湖泊周围。
盆景滩在荷叶寨前方,该处是一个地势低平的浅滩,整个景点犹如一座巨大的盆景。
火花海神奇莫测,风吹浪生,显出朵朵“火花”,奇光闪闪,但此景多出现在清晨日出时分。 树正瀑布在树正寨附近,是九寨沟内第一个瀑布群,一连串40多个海子绵延7公里形成多层台阶。上层台阶海子里的水,从海子边缘全线溢出,形成瀑布,注入下一层台阶的海子,有多少层海子,便有多少层瀑布。落差最小的只有一二米,最大的可达30米。诺日朗瀑布呈多级下跌,宽达140米的水帘从两山间飞出,直泻百尺山崖,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犀牛海是树正沟内最大的海子,是九寨沟内景色变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与天地、树林连成一体。
诺日郎瀑布的特点在于雄伟。宽达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级下跌趋势,是旅客们最钟爱的取景点之一。
人文风俗
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族羌族人民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少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誉为九寨沟“六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被誉为“人间仙境”。
九寨沟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九寨沟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九寨沟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九寨沟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九寨沟登上世界旅游的宝座古时九寨沟一带被称为“翠海”。据《松潘县志·翠海》记载:“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九寨沟海拔2000~3000米,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驰名中外,被誉为“梦仙境”和“童话世界”。
九寨沟主景长10余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主要由岷山山脉中呈“丫”字形分布的日则沟、则查洼沟、树正沟三条沟谷构成;其九寨沟主要景点分布在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内,沟内可分五大景区:树正景区、日则景区、长海景区、宝镜崖景区、原始森林生态景区。九寨沟所有景点之间都可以通过观光车穿梭,也可以通过贯穿的栈道步行欣赏。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发现九寨沟不同的迷人魅力,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梦幻世界”。
多彩民俗
祈福民俗——请山神:请山神可在白天举行,也可以在晚上,主要的法器是一根交叉结实的“Y”字形木杈。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全寨的村民还将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欢歌笑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圆圈代表团圆,以圆圈汇成的强大力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九寨沟人勤劳勇敢、团结互爱的精神。藏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为了预知新年的未来,几乎每个寨子都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请山神的活动。请山神的两位姑娘,是由法师根据当年天文历法推算的生辰八字来确定的。
迎圣水——新年背水:九寨沟藏族同胞有着在藏历的除夕夜到海子边背水的传统。当各寨的鸡第一声鸡叫时,寨里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赶到水源地,先烧香泼水,然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团圆饮用。
宗教祈愿——桑烟: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烟又称熏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习俗禁忌
九寨沟多藏民,到九寨沟旅游需要注意的一些风俗禁忌:
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较为正式的敬酒场合,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4、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5、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6、藏民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7.不能踩门槛,意为带来了厄运。
文化差异
这里藏胞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与四邻的藏胞有着明显的差异。据考证,他们的祖先原来生活在甘肃的玛曲,属阿尼卿山脚下的一个强悍的部落,随松赞干布东征松州时留在了白水江畔。《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唐初叶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勇悍善战的河曲部为先锋,一举占领松州,后部分人马被留在了弓杠岭下。他们将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传说及部落出生传说均带到了九寨沟内。九寨沟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传说 都源于河曲。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海拔2000-4300米。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犹以秋季为最佳,过去人们都以为九寨沟的冬季不能旅游,但是随着成都-九寨沟旅游公路的开通,才发现九寨沟冬季之美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自1998年首推九寨沟冬之旅以来,一年比一年火爆,特别是春节期间,若不提前订房,根本就不能保证旅游团队的住房。
九寨沟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4条旅游风景线,长60余公里,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高耸云天,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2]
宗教文化
九寨沟藏族信奉苯教,藏语称“苯波”,原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俗称黑(苯)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等自然的神鬼精灵,后因受藏传佛教——喇嘛教影响,新创了教理教义,演变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俗称白(苯)教,以示和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等相区别。苯教在四川藏区影响较大。
民族节日
包括九寨沟在内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区、在称氐羌之地,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九寨沟长期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地,神秘凝重、地域特色鲜明的藏族文化与奇异的山水风光溶为一体,相得益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成联盟,其后代即为九寨沟中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
九寨沟从地域上看,处于藏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因而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也带上了其率民族文融合影响的印记。
以沟内的藏寨建筑为例,与西部藏区居民明显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础上,普遍使用了汉式的披项、垂花柱、柱角花、翘屋角、圆洞门等处理。此外,普遍置白石于女儿墙转角处或门楣、窗楣上,与茂县、汶川、理县等地羌族民居的“白石崇拜”不谋而合。
九寨与黄龙当地少数居民以藏族、羌族为主,因此当地的大部分特色节庆为藏羌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麻孜会、黄龙寺庙会、燃灯节、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羌历年等。
资源分布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中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植物2000余种。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于此,其中包括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世外天地。
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布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角峰峥嵘,刃脊巍峨,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60余种。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保存良好,单型属、少型属分别占植物总数的3.3%及13.73%。形态上原始的领春木、连香树、金连花、独叶草等对于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及植物区系的演变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九寨沟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大天鹅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蓝马鸡、血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