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生活> 健康> 本文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十大信号谨防“过劳死”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年10月21日
-->

  25岁的IT行业员工加班猝死、37岁的大学讲师倒在讲台上、一名货车司机连续开车两天两夜猝死……这些猝然发生的悲剧,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在生活中多加留意,这样的过劳死,其实都可以预防。

  “恶性肿瘤等疾病,人们可以采取的预防手段是有限的,但是过劳死,只要积极干预,别让疲劳在你体内堆积,这样的悲剧都不会发生,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昨天,浙江医院院长严静教授,在浙江医院“警惕过劳死”的科普讲座上介绍。

九成“过劳死”的人正当壮年

  “为什么要把过劳死作为系列讲座的首个主题呢?因为现在,这样的悲剧已越来越常见。”严静院长列举了国内一系列的调查统计数据,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别让过于疲劳成为摧毁健康的“定时炸弹”。

  据今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相当于,每天超过1600人因过于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

  另据一项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在深圳,伴随着特区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

  “过劳死,是指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猝然死亡。大多数过劳死的人群中,在去世前一周都曾经有过度劳累的情况。所以,过劳死,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猝不及防,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蛛丝马迹。”严院长说。

  为什么,过度疲劳会导致死亡这样严重的后果?严院长做了个比喻: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十大信号谨防“过劳死”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有五种疾病,容易导致过劳死。”严院长说,这五种疾病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另外,像消化系统、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也会导致过劳死。

  严院长介绍,健康、亚健康、疾病三者之间,是互相转化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心脏、神经、消化、免疫、内分泌等系统逐渐发生损害,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控制,就转化为疾病。

  亚健康容易导致前面所述五种疾病。一旦短期内身体及心理负荷突然加重,往往就可能引发过劳死。

  让严院长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深夜的会诊,患者是医院一名员工的女婿,住在杭州武林广场附近,才40多岁。有一天傍晚5点多,他感觉胃不舒服,到家门口看病,直接要求医生开胃药。回家吃了胃药后,丝毫没有好转。大约5个小时过去后,人出现了昏迷状态。这时,家人将他送到医院,但此时,已失去最佳抢救时机。严院长深夜赶到现场,但已无力回天。

  “他其实不是胃痛,而是胸闷胸痛,误以为是胃不舒服,因此耽搁了5个小时的抢救时间啊。”严院长表示很惋惜,“有部分人的心脏不适的表现很不典型,会误以为是胃痛等。所以,了解一些过劳死的早期信号,还是蛮有用的。”

  严院长归纳了十大过劳死的早期信号,分别是:“将军肚”早现;脱发脱发,斑秃,早秃;频频去洗手间;性能力下降,女子过早闭经;记忆力减退;心算能力越来越差;做事常后悔,易怒,烦燥,悲观;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经常头痛,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如果持续出现这些信号,最好及时反省一下,最近是不是太辛苦了,要适当给自己放个假,减减压。”严院长说,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是心理压力过大,无法释怀,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

  除了这些信号,严院长建议,大家至少每年一次常规体检,如果是高危人群,最好增加一个心脏B超或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结构问题,以防心脏出现突然停跳。

-->
关键字: 人浏览
延伸阅读:
2013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2015-03-02
十大有助长寿食物排行榜2013-05-16
快速解决便秘的10大偏方2014-02-25
牢记8个对抗疼痛的妙招 不吃药也能止痛2016-04-19
最伤身体的10大生活习惯2014-02-25
添加剂最多的九大零食排行 为了你的健康远2016-04-19
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2016-12-21
公认的最佳健康食品排行榜2015-01-14
长命百岁的十大迹象2016-04-19
立秋十大食物润肺清热2013-10-21

猜你喜欢
新榜速递
站内热词

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Copyright @2007-2020 PH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