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曾经的十大铁饭碗 如今都去哪儿了(2)
6/10 当年:在外语人才缺乏的大背景下,二十年前导游的服务对象几乎全部是外国游客。导游小姐不仅经常能出国,除了基本工资,还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小费和购物回扣。真是赚钱赚到不好意思。
如今:很多外语专业学生把进入旅行社工作看作是就业的“下策”。付出多,压力大,淡旺季明显,回扣也被严格监管。导游行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7/10 当年:媒体行业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二十年前中国的广播、报纸、电视媒体屈指可数,企业要想在某大报刊登一条广告,至少要排三个月。在信息垄断的年月,记者、编辑的收入达到公务员的八九倍真不足为怪。
如今:受到媒体多样化时代的冲击,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媒体不再是企业投放广告的最好方式,记者、编辑的收入相应大幅下滑。
8/10 当年: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国营企业里产业工人的待遇虽然不算太高,但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相当高。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就是他们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最好象征。
如今:制造业持续走下坡路,制造类型的国企纷纷倒闭,技能单一的车间工人大批下岗。昔日端着铁饭碗的国企工人,沦为“40.50”再就业人员。
9/10 当年:在通讯手段尚不发达的年代,邮递员是人们情感的联络员。邮递员工作收入适中,对学历要求不高,劳动强度又不是很大,还有社会地位,是男女老幼咸宜的岗位。
如今:随着物流、快递事业的发展,邮政垄断局面被打破。电话、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鸿雁传书成为极少数人的需求。邮递员的收入和受尊敬程度也相应萎缩。
此外,随着法律系招生越来越多,真正能进入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行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随之下降,法律系学生就业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难题;加上律师的压力大、工作量大等因素,不少人如今对这个行业,也只能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