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可敌国到“荒凉破败”的12个中国城市(4)
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走后
因扼守晋北门户,大同自古以来即为军事要塞,在建城2300年间,历经上千次大小战事—胡服骑射、白登之战、土木之变,均发生于附近,文化遗产可谓丰厚。
而过去五年,大同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是推倒和正在新建的楼房,随处可见是高耸的塔式起重机和脚手架。在耿彦波主政期间,城建资金从每年不到1亿一举飙升到每年100多亿元,古城重建似乎顺风顺水。在他离任之际,不少市民竞相挽留,一度在全国沸沸扬扬。
耿彦波主政五年间,给死气沉沉的大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搅动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面貌,也包括政治生态以及331万大同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但他走后,大破大立的狂热气氛逐渐褪去,大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些人也开始反思耿氏的造城计划是否过于超前。
1885年,霍华德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幸福家庭需要的是,一间“带有美好花园,最好还有草坪网球场”的房屋。6年后,他在伦敦狭窄的家中多出了4个孩子,这件事触发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哲学思考———他萌生了一个将伦敦清空的惊人想法。这在中国也有相似之处。人口的增长和用地的紧张,使得不少城市走上了大肆扩张之路。轰轰烈烈的城市变迁之下,是每一个个体对今昔生活切身的体会。
他们:则各有各自的故事
他们,有的“历史上阔过”,而现在没落;有的曾是改革的真正前沿,而如今力薄;有的则是被疾风骤雨般的关注,而后仍需其后的漫漫发展路上继续摸索。
洛阳,古都经济怎么了?
从繁华盛世的古代都城到陪都,再到普通的地级市,洛阳历史上的变化非常微妙。一度有着千年帝都与共和国工业重镇优越感的它,却不得不面对比较严酷的现实。
如今,一度占到河南经济60%的洛阳,竟然跌出中国城市前50强、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洛阳的困局,一方面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做大;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企改革的缓慢。显然,洛阳的衰落,与其说是古都的衰落,还不如说是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城市的衰落来得确切。
“洛阳城关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这是宋人对洛阳的赞美。但在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的当下,如再不奋起直追,那么它将更加日益的边缘化。
重庆:成“后来居上”之事
强势政府主导下的“重庆模式”,是过去几年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尽管现在官方已经不再提及这样的字眼。“成后来居上之事,是非同寻常之举”。这是已经倒台的薄熙来当初的豪言壮语。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高强度的城区建设,是重庆经济现象的一大标志。这背后,是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运转高度依赖土地收入的特征。天量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2013年中国两会期间,黄奇帆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奥妙就是土地储备。”
重庆经济可否持续?薄王事件之后,张德江暂时主政。他动员几十家央企赴重庆,与之签了涉及3,500亿的各种项目大单。显然这意味着中央给重庆背了一次书,一时之间给这个山城带来了前景稳定的预期。如今,重庆在剧烈动荡后,这个深居内陆的直辖城市下一步的走向,无疑不会离开人们视线太远。